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我在民国打酱油 > 第九十五章、唯有杜康

第九十五章、唯有杜康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汤皖接仲浦先生的话,接着说道:

“就像是一栋房子,地基没打扎实,房内装修的再怎么富丽堂皇,也不过是过眼云烟,轻轻一晃便散了!”

“对!!”仲浦先生猛的起身来,高声愤慨道:

“而《新年轻》就是为解放国人的思想,开启国人的民智而成立的,这便是在打地基。”

汤皖笑了,看着如此的仲浦先生,不禁想到一句诗句:独秀一枝似火苖,燎原之势遍华烧。

“不瞒仲浦先生,我此次来沪市,便是为了打地基的。”

《新年轻》的建立是为了打地基,而首都三人组确立的全力推广白话文的路线也是打地基,两个路线一致,因此汤皖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。

没想到仲浦先生听完后,反倒是没了激动之情,而是陷入了深思,脸上多了些欣慰,背过身去,走至门口的位置,忽而转过身来,眼角已经蕴含些许温润。

用满含笑容的面庞对着汤皖,深情道:

“我以为这辈子都要一个人前行,却没想到千里之外的首都,已然有了三个同路人,我原来不孤单的!!”

突如其来的感动,让汤皖的心里彻底没了后退的心思,这一刻再次让汤皖确立了自己来到这个时代的意义。

刚好此时阳光从门口照在仲浦先生身上,便正如汤皖曾经对太炎先生说的,披着光前行的人,仲浦先生显然就是。

回想起这两天的沪市之行,一路上的点点滴滴,一次次的颠覆汤皖的三观,尤其是这座他国之城带来的侮辱。

同胞们的无助且麻木不仁的目光,深深刺痛了汤皖的心灵,特别是亲身站在这个时代,迎面而来的巨大屈辱感,远远不是后世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所能表达出来的。

于是踏步走到仲浦先生跟前,祝贺道:

“恭喜仲浦兄,既然今日能得遇三位同路人,那么明日或者明日之后,便能遇见更多的同路人,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《新年轻》一定要办下去。”

仲浦先生大笑道:

“好一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我程仲浦曾言二十年不问政事,便是要做这燎原的第一把火,即使烧死我自己,也无怨无悔!”

“所以仲浦兄,既然《新年轻》在沪市生存艰难,何不去首都,况且首都文化发达,人才众多,点起火来也方便。”汤皖道。

一个杂志要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,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说而已,创刊号要更改,编辑要重新找,收录渠道也要重新开拓,最重要的便是资金来源。

因此仲浦先生没有立马答应,而是在心里仔细衡量,有没有搬去首都的可能?

看见仲浦先生正在沉思,汤皖便没有去打扰,而是回到了椅子上,这是个大事情,不是立马就能定下来的。

汤皖给仲浦先生续上茶水,一边喝茶,仲浦先生一边问了汤皖许多在首都的讯息,以及一些社会面貌,自然而然的话题便转到了某人的身上。

“现在首都处于戒严时期,《新年轻》怕是不好生存。”仲浦先生担心道。

这个问题汤皖仔细思索过,但若只是推广白话文,最多是文人之间的嘴炮,只要不涉及那方面,应当无大事。

况且也无需管某人,那是注定失败的,不久之后就要毙命,当然这话不能明说,否则无法解释,汤皖道:

“只做文化圈内部的事情,至于圈外的事情自然有人管,轮不在咱们。”

仲浦先生又开始仔细斟酌,随后又问了很多事情,汤皖都一一如实回答,时间便慢慢过去了。

直到院子门被大力敲响,俩人才停止了交流,便听到院门外孟邹在大喊:

“皖之兄,皖之兄,你是不是来了?”

汤皖一边高声回复,一边催促门口的大牛去开门。

孟邹似乎很喜欢穿西装,今天也还是这般打扮,一进门看到汤皖要起身迎接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人在红楼,开局倭寇送经验穿进语文书,从刺猹开始大明1805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?大唐: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干宋宋时从梦华录开始混在洪武当咸鱼大明: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
返回顶部